当前位置:首页 >  要 闻 >  时 政 >  正文
骆铁军副会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阅读数:35 发布时间:2020-12-02 08:33:00 来源:我的钢铁 相关关键字: 要 闻   时 政 打印

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是钢铁行业的两大主题。“十三五”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成绩斐然,特别是通过实施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使行业环保水平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那么,“十四五”,钢铁行业如何找准绿色发展的新定位,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1月27日,在2020(第三届)全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发表了题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讲话,分析了当前行业形势,提出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需要注意的6个问题。全文如下:

当前,正是钢铁行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布局谋篇的重要时期。这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召开的大会正逢其时!我是第二次来三宝集团参加中国冶金报社举办的会议了,去年是高质量发展论坛,今年是绿色发展大会,所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实现了新跨越。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交流讨论,进一步找准绿色发展的新定位,明确绿色发展的新任务,为下一步“十四五”发展谋好局。借这个机会,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前10个月我国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

当前钢铁行业运行态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钢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定经营“双线”应对,生产运行好于预期,主要表现为3个特点:

一是钢铁生产和消费保持增长态势。今年前10个月,我国粗钢产量为8.74亿吨,同比增长5.5%。其中,9月份日均钢产量为308.5万吨,创历史新高。粗钢产量除3月份为负增长1.7%外,各月均保持正增长,为下游行业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1月~10月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8.62亿吨,同比增长10.3%,高于产量增速。可以看出,今年钢铁产量的高增长完全是需求拉动的效果,当前钢铁生产与需求是匹配的,钢铁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复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今年钢材消费的增长出乎所有人意料,消费强度是“非常态”的,它得益于国家应对经济下行采取的刺激政策,对此大家要保持理性,对“非常态”的生产消费不能过分乐观,要按需组织生产。

二是进出口市场出现阶段性粗钢净进口。前10个月,我国进口钢材同比增加74%,钢坯进口增长超过9倍,出口钢材同比减少近20%,从6月份开始形成阶段性粗钢净进口。预计全年钢材出口将减少16%,进口将增加60%。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凭借强大的国内市场,非但没有为全球钢材市场带来消费压力,反而与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的繁荣,消纳了其他国家生产的钢铁产品。这既是我国经济韧性的体现,又突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随着海外需求的逐渐改善,预计粗钢净进口的情况将有所改变。

三是企业经营状况好于预期。今年前10个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585亿元,同比下降4.52%,降幅比1月~9月份收窄4.94个百分点;平均销售利润率为4.12%。虽然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及去年,但从6月份开始行业利润已连续5个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近期虽缓慢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全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有望与去年持平。另外,企业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均低于去年同期,债务结构和资金状况进一步优化。

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需关注6个问题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指明了我国绿色发展的方向。结合学习规划建议,针对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过去5年,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提前超额完成1.5亿吨去产能的上限目标任务,出清了1.4亿吨以上的“地条钢”;采用世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实施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推广、应用了一系列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水平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据钢协统计,2019年,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水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比2015年大幅下降,今年前9个月又分别下降了0.05%、4.33%、10.68%和15.43%。可以说,每个指标数值的进步,都表明我们向实现绿色发展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长期以来,发展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一对矛盾,没有发展社会就无法前进,人民生活就无法改善,要发展难免会破坏环境。因此,是选择发展还是保护环境就像是先消灭敌人还是先保护自己一样,一直是各地政府的纠结之处。各国的发展史证明,当人民生活水平还在追求吃饱穿暖的前提下,发展优于保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这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在发展和绿色这对矛盾的平衡上,绿色明显已经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变为主要方面。特别是在长江开发的问题上,从长江大开发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转变,凸显了这对矛盾的主次转换。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之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已经明确摆在了首要的位置。这是我国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所决定的,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把握。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绿色发展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但是仅靠这一点还不够。还有什么呢?

(二)绿色发展要保证区域内环境可承受。

10月26日,我在济南品牌化不锈钢产业与城市生态融合发展论坛上,再一次提出了“中国未来到底需要几亿吨钢”的老问题。我认为,总的来看,我国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对钢铁产量的高需求。但是,不是说高需求就仍然具备产能继续大幅增长的空间,也不意味着产量就每年增长。现在我们谋划“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仍然要在这个问题上统一思想。尽管我们在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钢铁总量大,单个企业的超低排放汇集到一起,局部环境仍然难以承受。特别是历史上形成的津冀北、晋冀南、长三角三大钢铁产业集群和山东、辽宁两大钢铁板块,虽经数年去产能,但目前仍然集聚了全国近70%的钢铁产能,区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57微克/立方米,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41微克/立方米,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为55微克/立方米,但距全国所有城市都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后面减少会越来越难。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大多是以上钢铁产能较大的地区。据专家分析,“2+26”城市除了二氧化硫以外,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都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以上,这就是环境的制约。

在讨论“中国未来到底需要几亿吨钢”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说需求多少,而是先要考虑环境能承受多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中心城市宁愿损失GDP也要搬迁城市钢厂,完全是无奈之举。放眼全球,城市钢厂问题并非中国特有,日本京滨工业区、日本阪神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美国匹兹堡等国际著名工业园区都分布有城市钢厂。对于城市钢厂,这些国家也是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耗时20年以上来解决城市与钢厂的共融问题,有关停的、有环保治理的,好像没有搬迁的,特别是没有十几公里、几十公里搬迁的。当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匹兹堡林立的高炉确实不见了,只有美钢联孤零零的大厦矗立在市中心。所以是要GDP和个别企业的生存还是要人民生活的基本保证,我想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持续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根本之策是一定要解决钢铁生产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问题,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开辟新的产业增长极。

当前,中国钢铁正在实施世界钢铁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产能更新计划,有3亿吨左右的产能将在5年内更新。但是,在产能置换中钻政策空子、搞数字游戏,借机扩大产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局部环境难以承受的情况近期又在东南沿海省份有重演的可能,不少当地的钢铁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压力,表达了担忧。但愿我国的江南美不要被个别企业的利益和政府的政绩驱动所破坏,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要再走环境限产的老路。

(三)绿色发展要实现钢厂内外超低排放。

截至目前,全国约有229家钢铁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截至11月25日,已有首钢迁钢、太钢集团、首钢京唐、德龙钢铁和山钢日照钢铁5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建设工作,并完成了全面的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上进行了公示。还有近百家企业正在加紧开展监测评估工作。从进度来看,去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从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年底基本可以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正视差距,瞄准2035年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查漏洞、补短板,让超低排放改造贯穿企业全流程、全工序,并形成企业理念和生产经营习惯。

按照《意见》要求,钢铁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以及运输过程必须满足超低排放要求。目前,各企业环保水平依然参差不齐,与《意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铁前工序超低排放改造还需要应用更多突破性创新治理技术。铁前工序能耗占70%以上,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流程的2/3,是污染物排放治理的重点。

二是无组织排放控制亟待加强。无组织排放占钢铁工业颗粒物排放的50%以上,排放源点多、线长、面广,是超低排放改造的重中之重。

三是清洁运输尚须下真功夫。钢铁是大进大出的产业,生产1吨粗钢需4倍~5倍的厂外运输量,运输带来的实际污染物排放量占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0%以上。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厂区内排放治理得好,厂区外运输治理差。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单靠厂区内的超低排放改造难以彻底解决城市钢厂问题。就粉尘来说,社会上和老百姓更关心厂外环境,我们不要满足于某市污染某厂的说法,一定要把严格控制运输造成的厂区外城市污染和厂区内环境污染,与控制铁前工序排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绿色发展需循序渐进地发展电炉钢。

由于我国经济起步晚,尽管钢铁积蓄量已达100亿吨左右,但远未到报废期,每年回收废钢仅为2%左右,2019年我国废钢资源量为2.4亿吨,加之我国仍以长流程工艺为主,废钢产出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大、社会钢铁积蓄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清除“地条钢”使大量废钢资源重回正规市场,有关加大发展电炉炼钢力度的呼声渐起,两种工艺流程的争议也开始出现。发展电炉短流程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电炉钢比为10.5%,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28%、美国70%、欧盟40%、韩国33%、日本24%的电炉钢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2018年,中国提前完成了《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废钢比达到20%的目标任务。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钢铁积蓄量将达到120亿吨,废钢资源量将超过2.8亿吨;到2030年,废钢资源量将超过3.3亿吨。也就是说废钢每年增加1000万~1500万吨,真正的废钢资源高峰可能将在2035年左右出现。随着中国钢铁需求在达到峰值区后的逐步回落,钢铁产量也会下降,国内废钢资源将逐步达到动态平衡。目前,《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正在加紧制订,废钢进口的问题预计在今年底前后能够得以解决。

发展电炉钢具有战略意义,采用全废钢为原料的电炉工艺,废钢比每增加10%,可降低吨钢能耗50千克标准煤,可减少吨钢二氧化碳排放0.14吨。废钢跟铁矿石相比又具有绿色、载能的特点,发展电炉钢需要充足的废钢资源做保证。对发展电炉短流程的引导,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有序引导,既不能急功近利,又要用长远眼光谋划。在当前新建产能中,长流程炼钢产能约占74%。下一步,对西南、华东、东南等水、电、废钢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以及内陆无矿和少矿地区,可以在产能减量置换的前提下适当鼓励建设电炉短流程钢厂。但如果过于超前大力发展电炉钢,势必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从而带来新的问题。我们需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最终形成“长”“短”相兼、布局合理、低碳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五)绿色发展要实现碳减排。

今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自然也是碳减排的先行者,碳排放峰值的硬约束要求我国钢铁必须减量。

数据显示,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8%左右,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15%。因此,我们必须承担起碳减排的主体责任,责无旁贷地努力做碳减排的先行者。

从早期踊跃参与CDM机制,到积极试水碳排放交易;从对非高炉炼铁的自主研发到氢冶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我国钢铁行业是较早意识并主动承担碳减排责任的工业行业。如今,面对绿色低碳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艰巨任务,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2013年至今,中国启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及福建、四川2个碳排放权交易非试点地区。目前来看,总体带来的成本压力并不大。但如果碳减排成为强制性措施,钢铁行业面临着配额被进一步削减的可能,由此成本将显著增加。此外,欧盟委员会已经开始设计碳边境税,计划于2021年~2022年开始实施,将对欧盟进口的碳密集型商品征收碳边境税。届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工业化国家,以及以长流程为主的钢铁生产国将经受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

钢铁工业的碳中和之路,实际上是一场技术革命的赛跑。在全球赛场上,发令枪已经打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欧钢联陆续发布了《钢铁绿色协议》的发展路径和具体要点,并承诺到2050年相较于1990年减少80%~95%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欧钢联制订了一系列实现气候承诺的发展路径,对低碳减排技术的探索已成为全球钢铁工业的共同课题。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宝武、首钢、河钢、建龙、酒钢等中国钢铁企业已经在研发氢能冶金技术等方面接连取得突破。事实说明,我们在起跑线上并没有落后,下一个5年乃至更长时间,我们尤其需要举行业创新之力,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在氢能冶金等突破性技术和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以及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能源高效转化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绿色物流技术等方面,力争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技术、中国方案。

(六)绿色发展的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物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检验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标准归根结底是我们所在城市的吸引力,是城市经济的发展质量,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体验程度。

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钢铁行业涌现出一批绿色花园式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工厂,甚至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宝武武钢为医院供氧,使得人民群众在抱怨污染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钢厂对城市相融性的另一贡献。

钢铁工业生产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绿色价值,除了钢铁产品可循环利用的属性外,一座城市钢厂可以为城市供热、供氧、消纳处理废弃物,拥有巨大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和潜力。应该看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整个钢铁和相关行业产业链低碳绿色发展的需要,又是“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一个结合点。

对于中心城市,环境优良程度、雾霾大小,城市建设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是吸引高新人才的基本因素,是建设高新企业的基本要素。举目环视,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城市、高新企业聚集的城市、高级人才流入的城市无一不是建设优美,环境天人合一的城市。一个城市丢掉了协调、绿色,就难以实现创新、开放、共享,也就不是按照新发展理念进行的发展;任何钢铁企业如果无法实现绿色和与城市共融发展,就只有关闭、转型、搬迁。

《中国冶金报》是为钢铁工业服务的专业媒体,受钢协的领导,多年来发挥媒体主渠道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报导钢铁行业各时段的焦点问题,跟踪产业改革发展、生产运行、新业态、新技术,是钢铁行业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也希望新一届领导班子继续开拓创新,加大对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为绿色发展添油加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钢铁行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钢铁强国的重大战略机遇。钢铁行业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聚焦全面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一个根本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三大行业痛点,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各项重点工作中,不仅要用优质、绿色的钢铁产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不仅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迈向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而且要持续深入推进全产业链的绿色革命,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绿色钢铁清洁生产体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价格行情 行业动态 专家论谈 国内要闻
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若本网有部分文字、摄影作品侵害到您的权益,我们深感抱歉,并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核对,我们收到邮件后会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的邮箱是:1832405691@qq.com 欢迎您的来信!
 
热门资讯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