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冶金 >  正文
2023年我国废钢铁回收量约为2.38亿吨,同比下降1.2%
阅读数:88 发布时间:2024-07-30 15:10:00 来源:我的钢铁 相关关键字: 相关行业   冶金 打印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酸电池除外)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增加1.5%。其中,废轮胎、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铅酸电池除外)的回收量增幅最为明显,同比分别增加11.1%、29.2%、15.7%、15.3%和19.6%。废钢铁依旧是回收量最高的品种,占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60%以上。

2023年,我国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额约为1.30万亿元,同比减少1.2%。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削弱了海外需求,进而影响了部分再生资源的回收价格,特别是钢铁行业,面临供需失衡、成本降幅小于钢价降幅的困境,行业整体陷入需求疲软、价格下跌、成本高昂和利润缩减的困境。

废钢铁回收情况

报告指出,废钢铁回收利用属于朝阳产业,经过十几年的规范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工能力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为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3年我国废钢铁回收量约为2.38亿吨,同比下降1.2%。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废钢铁回收量为2.14亿吨,同比下降1.5%;其他企业废钢铁回收量为2400万吨,同比增加2.1%。2011年以来,废钢铁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余年,综合废钢比不断提高。2023年全国粗钢产量10.19亿吨,同比持平;全国炼钢用废钢铁消耗总量2.14亿吨,同比下降0.8%;综合废钢单耗209.7kg/t,同比减少1.8kg/t,降幅0.9%,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68kg/t,同比减少1kg/t,降幅0.6%;电炉废钢单耗599.8kg/t,同比减少7kg/t,降幅1.2%;综合废钢比21%,同比减少0.2%。然而,因炼钢工艺、企业设备差异以及成本、偏好等问题,各企业废钢单耗差距较大,部分企业废钢比在20%以上,最高可达到34%;部分企业只有10%-12%;个别企业甚至低于10%,综合废钢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当前,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应用等环节的一体化产业链尚不健全。尽管2022年全社会钢铁积蓄量已超过120亿吨,但远未达到报废期,每年废钢铁的回收量仅占总量的2%左右。这导致国内废钢铁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废钢铁行业预测

2024年以来,政府层面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2月1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明确提出健全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体系,畅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要求“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4月12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相关政策的出台,从完善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升标准牵引等方面给出指导,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源头发票”的缺失一直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税负沉重的症结所在,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国家税务总局于4月25日发布公告,明确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具体措施和操作办法。“反向开票”政策的推行,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减少了因缺乏税前扣税凭证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为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合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逐步推进,家电、汽车等消费领域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更新换代速度将持续加快,预计2024年,废钢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量将显著增长。

废钢铁,作为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能够大量替代铁矿石,对于推动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保障产业链安全以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对废钢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同时对废钢铁的质量也将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为此,国家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废钢铁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研究有利于废钢企业资源化、规模化、高质化利用的产业政策,鼓励钢铁企业积极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和流程结构,提高电炉钢比例,以实现废钢铁的高效利用,为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预测,我国废钢铁资源产出量将在2030年达到3.6亿吨。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价格行情 行业动态 专家论谈 国内要闻
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若本网有部分文字、摄影作品侵害到您的权益,我们深感抱歉,并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核对,我们收到邮件后会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的邮箱是:1832405691@qq.com 欢迎您的来信!
 
热门资讯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