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员:直面钢铁行业发展新问题
阅读数:95 发布时间:2019-10-10 15:01:14 来源:龙文钢材网 相关关键字: 行业新闻   行业动态 打印

 “钢铁工业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926日,在第十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指出,中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实践为全球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了很好的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经验,成果惠及全球钢铁产业。

    邢涛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钢铁工业完全能够摘掉“三高产业”的帽子,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生态和循环经济的先进工业产业。他同时也强调,新时代下,钢铁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质量发展之路仍然艰辛。

    直面行业发展新问题

    邢涛指出,随着钢铁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行业效益明显好转。与此同时,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也凸显出来:

    一是违规新增产能风险增加。部分企业以铸造、铁合金、资源综合利用等名义试图新增冶炼能力;建设异形高炉、转炉,批小建大违规新增产能,产能置换搞“数字游戏”变相增加产能;个别“地条钢”企业铤而走险,死灰复燃;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给严禁新增产能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二是钢铁产量过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7月,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4.73亿吨、5.77亿吨、6.9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7%9.0%11.2%,创历史同期新高。钢铁产量过快增长,对原材料需求旺盛,诱发了进口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有些企业持续高负荷生产,极易引发安全、环保、质量风险;产量与产能背道而驰,影响了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三是铁矿石价格飙升。今年初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飙涨,一度接近120美元/吨,涨幅超过70%,严重侵蚀了钢铁行业利润,造成增产不增效的窘境;使我国钢铁产业在国际利益链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同时可能带来输入性通胀,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长此以往,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将大打折扣。

    扎实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邢涛表示,面对钢铁行业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和不确定性,政府、行业、企业要凝心聚力,形成合力,扎实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巩固去产能成果。督导各地严把产能置换关,严禁新增产能。近期,工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在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检查,对已化解产能复产、“地条钢”死灰复燃、产能置换不合规等行为进行重点检查,并针对钢铁产量增长过快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去产能工作成效,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二是推进绿色制造。“希望钢铁行业担负起社会责任,贯彻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的各项要求,争取有更多的企业提前实现超低排放。”邢涛表示。

    三是发展智能制造。“钢铁行业应凭借自身良好的工业基础,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抓住5G时代发展机遇,充分挖掘钢铁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邢涛指出。

    四是完善空间布局。邢涛表示,有关地方要以“全国一盘棋”思路,审慎决策,统筹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和区域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鼓励环境敏感地区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发展电炉短流程,推进钢铁工艺结构优化。近期,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订了《关于引导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争取年内出台。同时,行业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结合化解过剩产能和深化区域布局调整,实施减量化重组,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

    五是提升保障能力。“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了2016年以来市场的好转和行业效益的回升。下一步,我们要坚决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去产能工作成果,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强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同时,希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继续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做好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和信息披露,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透明度。希望钢铁上下游企业加强沟通协商,放眼长远、加强协作,统一共识,多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事,共同推动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邢涛表示。

    避开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陷阱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但是,从宏观角度、国际经验看,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少数国家成功跨越了这一步,进入了高收入社会,但大多数国家在这一阶段没能顺利实现升级,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难以自拔。

    从产业层面来看,我国传统产业以技术改造、进步和创新为突破口,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各类资源纷纷从实体经济中逃离,表明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而个别成功的案例并不能代表中国整体传统产业转型的成功。如果传统产业不能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必将影响中国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甚至阻碍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企业层面来看,传统企业虽然一直在努力转型升级,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这让许多传统企业始终挣扎在转型升级的“陷阱”之中。

    转型升级六大陷阱

    陷阱一:转型升级就是转行

    有些人认为,既然转型升级,就说明传统产业没有希望了,属于要被淘汰的夕阳产业,转型升级要做的,就是寻找朝阳产业,要转行。其实不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迫使传统的企业走向夕阳。互联网行业是新兴行业,具备新技术、高利润、高成长性,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工业、零售、能源、交通等这些实体行业是夕阳行业吗?不一定,可能用“稳定行业”这个词更合理一点。人们的吃穿住行,加上通信和娱乐这些都是基本需求,无论怎么变换形式,其需求本质不会变化,不会因夕阳而落山。

    同样是服装企业,意大利的Zara能够抓住行业的本质,通过系统的设计来缩短生产和交货时间,达到快速反应,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业绩。所以说传统产业通过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改造,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不能只求成为“朝阳”。

    陷阱二:转型升级就是搞互联网

    “互联网+”是这几年的一个大话题,很多传统企业一说转型升级,马上想到的就是“互联网+”。的确,这些年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整个商业与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传统企业开始追求市场上流行的互联网转型,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概念,不少传统企业的老板叫喊得甚至比互联网同行还要厉害。他们都是带着这种“互联网思维”投身到互联网化大潮之中,匆忙地让组织和员工在网上学习了几天之后,做个官网、开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还有的进入电商平台,有的直接大搞B2B营销推广,有的搭建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移动商城……他们以为这就是“互联网+”。结果折腾许久,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却并未获得什么效果和收益。

    不可否认,互联网确实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宣传推广、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比线下传统方式更高效。但从企业性质看,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它们与互联网企业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互联网并不能帮助它们解决所有问题。

    从传统企业产品销售的角度看,互联网的功能也只是解决“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问题。但对销售来说,“酒香”是根本,如果酒不香,产品不好,互联网造成的负面影响只会比传统渠道更大。不少传统企业只看到了互联网更高效的一面,却忽略了互联网同时更具有杀伤力。而很多传统企业恰恰是忘记了产品为本的理念,忘记了要以客户为导向,用匠心把核心技术、产品质量、研发创新、供应链效率做到位才是根本。

    陷阱三:转型升级就是资本运作

    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很多企业通过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获得了大量资本,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资本的驱使下,有的企业看到资本运作赚钱快,便对做实业失去了兴趣和耐心,开始一门心思想赚快钱。有些没有责任感的资本,唯利是图的资本,甚至非法的资本严重扰乱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各种网络非法交易,客观上助长了线上法外之地的滋生,有些实体经济企业经不起这种现象的诱惑,为了赚取快钱而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赶热浪,造概念。他们要么搞搞基金,要么玩玩收购,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老板为了上市时让自己的商业模式更加符合资本市场兴趣,不惜卖掉自己的工厂、设备,以实现“轻资产”运营,最后,从一个实业家变成了只考虑如何圈钱的骗子。传统企业玩资本的结果往往就是偏离主业,不仅没有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反而造成大量损失。

    客观讲,资本归根结底是一个工具,是一把双刃剑。资本运作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企业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资本和资本运作本身,而是资本如何为我所用,资本运作如何帮助企业快速发展。成为资本的猎手还是资本的猎物,庆祝的心态还是庆功的心态,这些都决定了传统企业与资本结合的结果。

    陷阱四:转型升级就是玩模式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新模式、新概念层出不穷,对于商业模式的探讨更是成为现代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太多的传统企业,被现象迷惑之后,不考虑自身的环境、团队、资源、资金、人才和创新智慧,被那些逃出升天的成功案例所迷醉,一见人就谈:我们要搞个自己的平台,再慢慢垄断这个行业;我们要打造某制造领域的阿里巴巴;也有些人一见到类似小米、三只松鼠、黄太吉的创新模式,就好高骛远、立马疯魔,整天想着马上可以圈到一大笔钱,马上就会有巨头来收购……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些企业的生产还没搞好、研发没几个人、管理还很粗放、人力资源还很初级,在这些问题都没解决的情况下,整天谈商业模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后的结果只是异想天开。

    陷阱五:转型升级就是股权激励

    这几年,在转型升级的带动下,“股权激励”的概念非常火,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股权激励的培训广告,很多传统企业认为这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好办法,甚至是唯一的办法,便开始在企业内部推行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本身没错,但是,在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发展没有方向时,寄望于别人,希望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以为把股权分给大家,就能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了,这是有问题的。

    其实,股权激励只是人才激励的一种方式而已,除了股权激励,还有薪酬,还有绩效,还有培训、职业发展等,要想让人才充分发挥其潜力,需要将这些激励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否则,老板做股权激励的初心虽然是好的,但结果却难以兑现。

    陷阱六:转型升级就是“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很多人看来,“弯道超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在同等条件下,找到一条捷径,直接赶超过去。

    弯道超车是在竞技超车时出现的,平常驾驶车在弯道和路口是不允许超车的。在竞技赛车当中,比如F1,在竞争对手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车的,只有弯道才是超车的唯一机会。弯道超车在竞技赛车当中是非常高难度的超越对手的行为。

    确实,随着中国经济在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很多方面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这是多年积累而来的质变,也需要合适的时机来实现。但很多传统企业受到“弯道超车”的影响,天天梦想着弯道超车,尽快实现转型升级,这种急功近利、追求速成的现象并不鲜见,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转型升级七大建议

    对传统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喊了这么些年,该尝试的都尝试了,该犯的错也都犯了,是时候进行总结了。传统企业需要从心态、战略、组织、产品、研发、生产、人才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才能避开转型升级的陷阱。

    建议一:心态要调整

    著名企业家宁高宁前段时间说过:中美贸易摩擦给了中国企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教育和警醒。过去中国企业心目中的英雄是互联网创业英雄和成功地产商,今天变成任正非了。因为企业的思路变了,企业更加重视长期发展、更加重视技术,企业规划也变得更有毅力、有成长,这是很大的变化。中国现在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当前,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国内有很多的规则需要修改,心态也要调整。

    传统企业再思考转型升级时,不能只盯着那些快速成长的互联网企业,也不能再整天想着弯道超车,而是要调整心态,沉住气、踏实干,像华为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下去。

    建议二:战略要清晰

    一位企业家说过:现在的企业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也不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而是战略竞争的时代,就是要看谁的眼光放得更远。传统企业要学会系统思考,要有长远思维,学会战略管理,让转型升级的方向更加明晰。

    传统企业要合理布局自己的产业结构,设计更加清晰并且可执行的商业模式,同时,更要注重学习借鉴国际上的优秀标杆企业,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智能制造、数字化等概念进行通盘考虑,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举措,以适当的方式将其纳入战略规划,而不再是东一脚、西一脚地去尝试。

    传统企业在制定转型升级战略时,既要有中心意识,保持清晰的战略思维,也要有动态意识,实施灵活的动态调整。具体来说,就是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中长期战略方针,要在内外部环境的转变下实施动态战略调整,做好转型过程中危机下的短期战略应对。

    建议三:组织要变革

    转型升级最终要落地在组织上,没有合适的组织,转型升级的战略是无法实现的。看看那些在创新领域的领导企业,比如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它们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总是能够抓住自身企业发展节点适时进行组织变革,通过自我升级和变革,完成新发展阶段的业务突破和组织升华,让组织能够更好的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环境。每一次组织变革都是基于未来战略所做出的必要调整,也是面向未来的变革,反过来讲,他们每一次大的战略升级或者转型的落地背后都有组织变革的推动。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华为、腾讯和阿里总是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中的变革性机遇,及时自我变革并不断完善自身企业的管理体系,打造高效、敏捷的组织架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转型升级中的传统企业学习借鉴的。

    建议四:产品要对路

    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整个社会消费层次越来越多样化,任何层次的产品都有其消费需求空间,也需要有企业满足这部分市场的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转型升级就是要适应市场规律,依据企业的能力和资源向着有消费需求的方向转,踏踏实实地满足市场需求,至于到底是做高端还是做低端,则是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情况而做的市场定位。

    传统企业一定要了解产业的本质,要抓住客户需求来寻找突破口。许多快速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并抓住客户需求的痛点,然后以高效的产品来满足这一需求。这一点,正是传统企业最需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的。

    建议五:研发要加强

    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三星曾经走过的路,眼下正被诸多寻求转型升级的企业重复地走着。上世纪90年代,三星决定走高端路线,但需要找到落地的抓手,即需要引入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具。后来,三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系统化的研发变革,转变了研发理念,如市场导向的产品研发创新、跨部门合作、按流程从事研发业务活动、技术开发与产品研发异步进行、技术重用、项目管理、研发绩效矩阵式考核方式等。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大多数企业都削减研发资金时,三星始终大力进行研发投入,正是由此,三星才实现了向高端转型升级的目标。

    实际上,中国的优秀企业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是十分重视研发的,尤其是华为、阿里巴巴。那些转型升级不顺利的传统企业,一定要在研发方面下功夫。

    建议六:生产要精细

    生产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智能制造”的口号提了很多,但离不开精细化生产这一基础。丰田汽车以其优异的品质,长期位居国际汽车行业的前列,其生产的精益管理是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精益管理已经演变为一种涉及营销、研发、供应链、生产、流程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动了全球产业的转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它所追求的“创造价值消除浪费”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促进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质量、效率和反应速度的快速提升。传统企业的智能制造不可能建立在传统、低效的生产模式之上,精益是必须走的第一步。

    建议七:人才要升级

    企业转型升级归根到底要靠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以“什么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什么都可以少,人才不能少;什么都可以不争,人才不能不争”,揭晓了企业乃至国家间竞争的本质。

    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从管理、生产、技术、研发、营销等各个方面去突破,传统型人才是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需要对人才队伍进行升级。除了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还需要为人才提供系统的学习、培训,不断为其“赋能”,打造高绩效的人才队伍,更好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程。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不是某个点的工作,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系统的思考方式,需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系统解决。这是巨大的挑战,没那么容易,并且会有漫长的过程,但应该坚持并争取早日跨过转型升级的陷阱。

(责任编辑:tx)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价格行情 行业动态 专家论谈 国内要闻
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若本网有部分文字、摄影作品侵害到您的权益,我们深感抱歉,并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核对,我们收到邮件后会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的邮箱是:1832405691@qq.com 欢迎您的来信!
 
热门资讯排行
  •